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温冲 于建平 北京报道
10月24日9点30分,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走向舞台中央,敲响了开市锣,宣告智驾科技企业地平线(地平线机器人-W,股票代码:9660.HK)正式于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这标志着,地平线成为一家迈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智驾科技上市企业。
10月23日晚,地平线已公布最终发售价及配发结果。公告显示,本次IPO,地平线的最终发售价厘定为3.99港元,为招股价区间上限定价;募资总额达54.07亿港元,为今年港股最大科技IPO,也是三年来中国科技企业最大境外IPO。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上市之前,地平线机器人-W的股价已在香港暗盘交易中大幅上涨,一度触及5.21港元。上市首日,地平线机器人-W开盘价报5.12港元,大涨28.32%,市值一度超700亿港元。截至收盘,地平线机器人-W股价报4.1港元,涨2.76%,市值534.22亿港元。
投资阵容、客户群体十分豪华
有股民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今天港股市场行情不太理想,但好在地平线还算给力。”“地平线500亿港元市值,放A股肯定不止。”10月24日,港股三大指数低开低走,截至收盘,港股恒生指数跌1.3%,报20489.62点,国企指数跌1.59%、恒生科技指数跌2.64%。盘面上,科网股普遍下挫,这让地平线上市首日的上涨显得难能可贵。
本次IPO,地平线获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地平线的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33.8倍超额认购,经重新分配后,香港公开发售项下发售股份数目占全球发售的百分比为15%;国际配售部分获13.8倍超额认购,经重新分配后,国际发售项下发售股份数目占全球发售的百分比为85%。
地平线的联席保荐人为高盛、摩根士丹利、中信建投国际;4名基石投资者为阿里巴巴、百度、达飞集团和宁波市政府基金。其中,基石投资者同意,在满足若干条件的情况下,按发售价认购一定数量的发售股份,总金额约为2.2亿美元(约17.07亿港元),占基础发行规模约31.6%。
从今年3月26日正式递交港股上市申请;到8月9日获证监会备案,拟发行不超过11.5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港交所上市;到10月8日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再到10月24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地平线仅用7个月左右的时间走完了上市的全部流程,并成功敲钟。
但实际上,地平线的努力远不止这7个月。在IPO之前,地平线已完成11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4亿美元,投资者阵容涵盖汽车行业上下游以及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包括上汽、广汽、长城、比亚迪、一汽、英特尔、云锋基金、五源资本、红杉资本、高瓴、黑石、SK Hynix、宁德时代、立讯精密、星宇股份、韦尔股份、舜宇光学等。
余凯表示:“地平线成立于2015年,是首家也是目前最大规模量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中国公司。经过九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成为众多车企品牌在中国布局智能化的首选合作伙伴,也是汽车智能化变革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此次香港上市的完成,标志着我们面向国际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地平线作为较早布局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的中国企业,其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已被27家OEM(42个OEM品牌)采用,装备于290款车型,其中,中国十大OEM均已选择地平线的智驾解决方案。其庞大的全球客户群,包括奥迪、北汽、比亚迪、奇瑞、吉利、广汽、上汽、理想、哪吒、蔚来、大众等。
亏损问题仍待解决
上市的钟声,奏响了地平线9年向上发展的主旋律。不过,上市不是终点,而是节点。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地平线,仍需解决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毕竟地平线的亏损仍在继续。
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地平线净亏损分别为20.6亿元、87.2亿元、67.4亿元;经调整净亏损为11.03亿元、18.91亿元、16.35亿元。今年上半年,净亏损50.98亿元,同比扩大170%。三年半的时间,地平线累计亏损超226亿元。
关于亏损的原因,地平线在招股书中解释称,其亏损净额状况主要是由于其于报告期内为增强核心关键技术而产生的大额研发开支以及优先股及其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
根据招股书,2021年至2023年,地平线研发支出分别为11.44亿元、18.8亿元、23.66亿元,呈扩大趋势,分别占各期收入的245%、207.6%、152.5%。2024年上半年,地平线研发支出14.2亿元,占当期收入的151.9%,研发开支占总收入的比例相比2023年同期有所减少。
此外,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目前地平线共有2000多名员工,研发人员占比70%以上。地平线预计,未来其研发费用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招银国际融资研报称,本次香港IPO将有助于地平线继续投入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支持公司的销售及营销相关开支,以及用于未来战略投资。
汽车行业分析师田力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地平线的高级辅助驾驶、高阶自动驾驶的研发、制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需要通过融资来支撑公司发展。
在高研发投入下,地平线的产品不断扩容,产品算力不断提升。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地平线拥有征程、征程2、征程3、征程5和征程6芯片,算力由征程2的4TOPS提升至征程6旗舰版的560TOPS。同时,地平线征程赋能的Horizon Mono(高级辅助驾驶)、Horizon Pilot(高阶自动驾驶)和Horizon SuperDrive(更高阶的自动驾驶)三种解决方案,涵盖L2级别至L2+级别功能组合。
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研发成本一直处于高位的情况下,智能驾驶企业想要扭转亏损的局面,除了可以借助上市融资获取资金支持,还需要继续销售出足够多的产品来摊薄成本。
目前,地平线已经拥有超600万的智驾方案出货量。地平线招股书称,按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解决方案总装机量计算,公司在国内所有全球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分别为9.3%及15.4%。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前视一体机计算方案”和“智驾计算方案”市场份额榜单中,地平线分别以33.73%、28.65%的市占率获得双榜第一。
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稳妥推进
地平线的上市,离不开智能汽车及自动驾驶高速发展的大环境。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全球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达619亿元,并预计将以49.2%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30年增长至10171亿元。
光大证券在研报中提到,全球多国推出政策支持智能汽车发展。欧盟强制新汽车配备AEB系统,发布《自动驾驶之路》《车辆通用安全法规》;美国交通部发布《自动驾驶汽车4.0》《综合计划》;日本启动4级自动驾驶研发项目,颁布《道路交通法》修正案;韩国公布《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及出行创新路线图。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汽车市场,对自动驾驶发展的支持力度非常大。2023年11月,四部委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准入与上路通行试点通知》,首次明确了符合L3和L4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可以进行试点。今年初,五部门联合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今年7月,首批20个试点城市名单已经公布。
10月23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在新闻发布会上再次提及自动驾驶以及自动驾驶国家化发展。他表示,深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稳妥推进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同时,更好服务企业国际化发展,积极应对反补贴调查、高额关税等贸易壁垒,在投资、管理等方面为汽车企业出海提供更多支持和便利,加强自动驾驶、碳核算等标准联通和规则对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光大证券研报预计,到2026年、2030年,中国智能汽车销量将分别达到2040万辆、2980万辆,渗透率达到81.2%、99.7%。麦肯锡预计,到2030年中国或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将创造超过5000亿美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