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流:协同创新,开辟核产业发展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4-10-16 14:00:31 来源:人民网 作者:梁真 浏览量:17366次

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湖核心区域的核电装备研发设计中心、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都市双流区供图)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何子蕊

金秋时节,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怡心湖畔阳光灿烂、生机盎然,湖边草木葱茏,景观步道上游人如织,湖中的巨型喷泉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向新向上力量。

近年来,双流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产学研用”合作,开辟核产业发展新赛道,共建中核民用核能产业园,着力打造“两中心两基地”,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重点突破,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百亿级产业规模。

以产业创新增强硬实力

9月26日,2024民用核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双流区怡心湖举办,大会以“新质蓉城·聚核赋能”为主题,共话核技术应用、共谋核产业发展。中核民用核能产业园等32个民用核能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集中签约,协议总投资167亿元。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载体和支撑。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催生出许多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这在核技术领域尤为凸显。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目前,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核技术开发和应用,我国后发赶超,核技术产业实现长足发展,核技术产值已从2015年的3000亿元增长到2022年底的7000亿元,年均增长达15%以上,预计到2025年可达万亿元市场规模。

中核集团总经理申彦锋在2024民用核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说:“四川省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核电与核技术应用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技术和产业优势,建成了较完备的战略核科技创新发展体系以及完整的核电装备研发、制造及核燃料循环产业链,享有我国核工业‘半壁江山’的美誉。”

作为四川省的“主干”城市,成都的核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在全省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成都已形成“两中心四基地”核技术应用产业布局,并培育了核电装备、辐照加工、核医疗、核医药等细分领域产业,成为全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新高地。

双流区是成都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全域承载地、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住人口182万、居成都市第一,现有各类企业6万家,“四上”企业1365家,规上工业企业467家、居全市第一,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22家、169家,均居全市前三。

近年来,双流区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做强“参天大树”,以梯次培育为重点做强“茂密森林”,提速做强航空经济、电子信息两个千亿级,生物医药、绿色低碳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品质空港双流。2023年,双流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7.5亿元,位居赛迪“全国百强区”第24位。这其中,不乏核技术应用的贡献。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是双流区最重要的“国字号”院所,自2013年迁入伊始,地企双方双向奔赴、携手奋进已超过10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双流区主动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对接合作,并于2023年12月8日签署了中核民用核能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这既是高质量发展所需,也是重要责任使命担当,更是双流区践行国家战略、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实省市产业建圈强链的具体实践。”双流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事实上,核工业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产业配套要求高,对国民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有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独特优势。中核民用核能产业园对于双方来说都至关重要,既是落实中核集团与四川省全面深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动核能产业在双流区聚链成群的核心支撑。按照计划,双方将联手打造以“核电装备研发设计中心、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核电设备生产基地、核医药研发生产基地”为主要内容的“两中心两基地”。

以科技创新增强竞争力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作为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民用核能产业园的建设并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双流区将如何着力?

“创新,是双流区高质量发展最澎湃的动能。核技术应用是促进国民健康、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支撑力量。我们将以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与合作方一道,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重点突破,努力走出一条民用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双流区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双流区科教和科研资源丰富,历来敢为人先。目前,全区已集聚四川大学等高校7所、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院所13家,拥有电子科大科技园等创新平台241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37个、占全市1/4,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22位。

而从园区合作方来看,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是中国唯一集核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试验、运行和小批量生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基地,技术实力雄厚,在核技术领域成果丰硕。大国重器“华龙一号”华丽亮相,成为中国自主科技品牌崛起的一个里程碑;“玲龙一号”每台机组年发电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8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50万棵。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牵头组建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2年该中心正式落户双流区。目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已在四川布局形成核技术“两堆生产、两堆研发”之势,已攻克碳-14、锶-89、磷-32、碘-131、碘-125等同位素制备技术,致力于彻底解决国内医用同位素紧缺和核医学发展“卡脖子”难题,成为全球医用同位素及药物的重要供应基地,双方“产学研用”全方位协同创新时不我待、前景广阔、使命光荣。

据了解,中核民用核能产业园位于双流区付家街388号,新征地240亩,租赁载体面积9.3万平方米。当前,产业园正规划建设“两中心两基地”,即建设核电装备研发设计中心,打造核电设备生产基地,形成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测运维全产业链;依托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打造核医药研发基地,支持京东方医院发展核医学科,加快建设华西重离子质子医院,构建集核药核素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于一体的完整生态链。

其中,核电装备研发设计中心位于怡心湖核心区域,面积2.8万平方米;与之毗邻的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3年3月启动建设,预计今年底实现研发成果输出,服务国家2025年实现常用医用同位素稳定自主供应战略。核电设备生产基地位于省级开发区“双流经开区”,建有厂房38万平方米、配套办公7万平方米,着力打造全国核电高端装备产业基地;核医药研发生产基地位于国家生物医药创新区“天府国际生物城”,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基地将以核药核素转化为主导,着力打造全国特色核医药研发制造专业园区。

以生态创新增强集聚力

走进中核民用核能产业园核电装备研发设计中心,这里推窗见湖景、出门入公园,各种配套设施设备应有尽有。在核医药研发生产基地,施工建设一片繁忙景象,预计今年底一期28万平方米建筑主体封顶……

大连紫曦是双流区新引进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中核、航天一院、哈电重工等核电航天企业合格供应商。公司总经理丁冠说:“从投资到签约,只有不到一个月时间。我们之所以选择双流,主要是基于这里开明的政策和高效的服务以及人才和技术优势。公司将充分发挥产业链资源优势,将更多优质产业项目落地这里,推动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圈。”

园区发展靠产业,产业发展靠企业,企业集聚靠生态。推动中核民用核能产业园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最终落脚点是要通过创新,建立起“人产城”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通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和生态圈。

双流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流区委、区政府从一开始就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联合成立了“中核民用核能产业园新质生产力发展专班”,并设立园区建设、产业招商、人才服务三个工作小组,专班办公室设在双流区投资促进局。政企双方创新构建起“‘每周碰头’、专班推进”的常态化联动机制,为共建园区提供制度保障。

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一流营商环境催生新质生产力。据介绍,双流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聚焦聚力推动形成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为“链主”的核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新”生态。

以优质配套建设提升“集聚力”。目前,“两中心两基地”所处区域已聚集蔚蓝卡地亚湖滨艺术中心等商业商务配套40余个、树德中学等优质学校28所、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等医院9家、怡心湖等公园绿地15个、人才公寓1200套,逐步形成“人产城”融合新格局。

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吸引力”。双流区聚焦经营主体“急难愁盼”问题,精准施策、提质增效,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活动,全力实现1378家重点企业全走访、1.3万家涉税企业全覆盖;提档升级“蓉易见·政企面对面”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办理企业诉求1550件、满意率达99%。

目前,双流区已落户核总公司、海光核电、川浦融、斯坦德、海龙核科、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博雅新材等26个民用核能产业项目。其中,核工业四一六医院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天府分院;博雅新材计划投资7亿元,建设高性能新材料生产基地。

招大引强,项目为王;建圈强链,创新创造。双流区正乘势而进,以中核民用核能产业园为依托,向“新”求索、向“绿”而行、向“上”生长,全国重要的民用核产业聚集地正加速呈现。

责任编辑:梁真
收藏 打印 点赞

热图点击